机器狗旋转跳跃,还能在搬运途中自主跨越路障;“赛大千”画像机器人一秒钟内就能提取观众的面部特征,转化成数字矩阵,控制机械臂完成一幅幅人像画;搬运机器人和弧焊机器人已成为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生产线上的“熟练工”;手术机器人配备高清晰度立体视觉系统、显微手术仪、智能手术钳和光纤插头,使医生在执行手术时能轻松的获得更清晰的视野、更准确的操作……在8月21-25日举行的2024世界机器人大会上,近170家企业携600余件创新产品一展机器人风采。
据2024年4月首届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大会上发布的《人形机器人产业研究报告》预测,2024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27.6亿元;到2029年将达到750亿元,占世界总量的32.7%,位居世界第一。
跳舞、鞠躬、打招呼、听声音抓东西……当全国首个人形机器人通用母平台“天工”展示这些新技能时,再次引人关注。上次引发热潮是在今年4月,北京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自主研发的“天工”凭借出场时6千米/时的稳定小跑,实现了全球首例纯电驱全尺寸人形机器人的拟人奔跑。
时隔4个月,“天工”再次升级,基于状态记忆的预测型强化模仿学习方法,不仅动作花样更多,还在具身智能大模型的加持下,掌握了语音交互抓取能力。
“当人下达语音指令后,具身智能机器人就能基于‘开放词汇目标检测与任意物品分割多模态模型’来完成一套抓和放的动作。目前我们已打通了具身智能大模型链路,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机器人能理解人类指令,拆解相关任务并完成这些任务,未来机器人将能帮助人类做更多事情。”北京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人形机器人算法专家张强介绍。
在科大讯飞展位,一款酷黑外观、身高达170厘米、体重为60公斤的人形机器人尤为引人注目。工作人员给它下发指令“把桌子上的可乐拿给我”,只见它稳步走向桌边,用灵活的右手抓起一瓶可乐,转身递给旁边的工作人员。这一系列动作流畅而精准,展示了人形机器人的高度协调性和灵活性。
云迹科技展台的互动体验区,复合多态机器人UP的表演,引来不少参观者围观。体验者争相扫描展台上“来点小零食”二维码,召唤轮式机器人。这款机器人目前已经在全国多家酒店应用,并与外卖平台合作。客人点外卖时输入房间号,便能够轻松的享受机器人配送上门服务,并能实时查看机器人配送进度。“‘up’还可以驮载机械臂抓取外卖,打通室内配送的‘最后100米’。”工作人员说。
钛虎机器人则发布了人形机器人T230新品。钛虎机器人创始人易港说:“T230是国内首个高达2.3米的人形机器人,主要使用在于重物搬运场景。依托自主研发的轻量化减速器等核心部件,我们实现了机器人身体轻却力量大的特点,T230的力量相当于正常成年人的3倍。”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7月,中国持有机器人相关有效专利超过19万项,占全球比重约2/3。与此同时,中国已连续11年成为全世界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近3年新增装机量占全球一半以上。
工业机器人产品有多丰富?此次大会或许能给出答案。安川首钢机器人实用功能培训平台展示了机器人视觉定位拆垛和码垛、视觉定位涂胶、机器人健康诊断等功能,适用于高职院校工业机器人教学培训;京城机电聚焦装备制造领域,展示了面向焊接、上下料、智能酿酒生产线等场景的工业应用,机器人机床上下料工作站可依据厂房、机床和生产物料的不同特点定制安装布局方式,采用模块化控制管理系统,涵盖金属加工、通用零件制造等行业……
优必选带着Walker S、Walker S Lite等“人形机器人天团”亮相,现场展示人形机器人工业场景解决方案。优必选科技副总裁、北京优必选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董事长郝宝玉介绍:“结合端到端模仿学习、视觉精准识别、全身精细运动控制等技术,工业版人形机器人Walker S Lite已‘入职’多家汽车工厂,如在极氪工厂的CTU入库上料工位协同员工执行搬运任务,不仅是国内首次全流程执行和对外展示料箱搬运任务的人形机器人,其作业完成度和执行难度也属于业内前列。”
不仅如此,世界级自动化控制元件制造商SMC展出了数智化、节能化及协作机器人系列新产品,其中SMC协作机器人专用电动线系列和弹性手指 MH-X7654系列联合优傲协作机器人,可轻轻松松实现工件的夹取、称重。
近年来,手术机器人已成为全世界医疗领域顶尖技术发展的一大趋势。就在这次大会上,一批医用机器人纷纷登台亮相。它们各怀绝技,不但可以让下肢损伤的患者重新“行走”,还能借助AI在半小时内完成高难度的关节置换手术。
长木谷自主研发的全球首款搭载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技术的AI+ROBOT骨科手术机器人ROPA,手术控制精度突破毫米级别,解决了传统手术瓶颈,缩短了手术时间、降低了手术风险、减轻患者痛苦等。长木谷董事长张逸凌表示,ROPA就像拥有骨科专家的超级“大脑”,术前仅凭患者CT就能帮医生在5-10分钟制定出一套个性化的三维手术方案;而亚毫米级的精准光学定位就像数智“眼”,可实时监测并追踪患者术中的变化;搭配数智“手”自主研发的智能随动技术,手术过程中每一个关键步骤便得以精确执行,实现手术精度毫米级别突破。
强联智创展出了包括导管塑形机器人在内的颅内动脉瘤手术智能化解决方案,强联智创创始人、董事长兼总经理秦岚说:“通过AI治疗+AI决策的方式,该方案解决临床诊疗中的‘卡脖子’难题,实现颅内动脉瘤关键手术步骤的‘全自动驾驶’,不仅能提高手术的精准性也提升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此外,北京奥达智声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在机器人大会上发布了其自主研发的木星智能软组织穿刺导航手术机器人;北京术锐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展示了单孔手术机器人;北京柏惠维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带来了睿米手术机器人……
当下,我们国家科技创新加速突破,多元信息融合感知、人机自然交互等前沿技术不断取得突破,减速器、控制器、伺服系统等核心部件日益完善,焊接、喷涂等工业机器人,手术等医用机器人,物流等服务机器人整机性能和安全水平持续提升,中国机器人自主创新核心技术正逐渐转化为新质生产力,引领机器人产业直奔未来。
①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或者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违反上述声明者 ,本网将追究其有关规定法律责任。
② 任何单位或个人觉得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上一篇:装备制造_投资促进
下一篇:中联重科均匀6分钟下线一台发掘机